2007/05/24 | 东北人“闯海”(二)
类别(天儒回忆录) | 评论(1) | 阅读(79) | 发表于 17:13
      “下海”前,我曾是国家公务员。应该说各方面也都很不错,如果不“下海”也一定会吃穿不愁、前途无忧。

     当时来海南,主要是被大特区那轰轰烈烈的发展气氛所吸引。

     但“下海”后,很多的感受还是超乎想像的。

     没“下海”时工资虽然不高,但工作舒适轻松,没有压力,而且,稍有不如意,你还可以坐在那里发骚甚至驾娘,但在这里,没人听你那套“闲话”。

     生存是第一要义,机会是均等的,生存质量证明了你的才干和能力。

     当然,在海南特区每个人对生存的要求、质量都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 来海南的东北人大约可分为三类。

     一是基本上无文化、无特长,只能凭体力劳动吃饭的,他们的要求一般也不高,只要能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即可,但即使这样也很难找到工作,有的常常连温饱都难以保证。

     二是一些从事一般性工作的或个体小商业者,他们平均月收入不高,但也是特区不可缺少的建设力量。

     三是精英类人物,这只是少数人,是属于白领阶层,也是人才阶层。这些人学历高,技能高,素质高。他们平均月收入往往是第二类人的几倍以上。在我所认识的东北人中,这样的人不少,他们大多在家乡就有过一定的成就和业绩,这样的人,在海南的各个领域中都有了很好的发展,是绝对让海南人刮目相看的,他们是为东北人的形象添了彩的。

     在外面,我也常常把南北方差距加以比较。

     我们东北人豪爽、义气,说话办事喜欢直来直去,按南方人的话讲:好交。

     而南方人精明、有心计,市场经济意识普遍比北方人强,大钱小钱都挣。这是南北地域性格的差异,也包含了经济观念的差异。

     还有一种现象让我感触很深,即我们东北人在吃喝上的铺张浪费。

     在海南,甚至在全国,能喝酒几乎已经成了东北人的特征。每次回乡,我都要参加各种不同场合的大小宴会,在感受友好、热情的同时,还有一种很痛苦的感觉,主要是喝酒、喝醉了才够意思,这好像是我们东北人的规矩。

     而在南方则完全不同,不让菜、不劝酒,一切随意。开始时,你也许会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,但时间长了就觉得这其实很好,主宾都没有负担。

     我认为这虽然只是民俗的差别,但与地域经济的繁荣也不无关系。但凡经济发达的地方,待客往往更加经济实惠,而越是贫困和边远的地方,往往越是铺张盛情。

   “下海”近十年,我一直非常关心家乡的变化,凡在各类报纸中有关东北的任何消息,我都剪下来精心地制作了一本报刊剪辑。

    家乡的一切都牵动着我们这些游子的心。家乡的繁荣富强是我们所有游子的热切企盼。(完)

注:此文章曾在中共黑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2001年6期《明鉴》杂志发表。

0

评论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