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07/16 | 也谈淮河大水
类别(天儒杂文集) | 评论(0) | 阅读(83) | 发表于 21:52

    今年淮河又发大水!

    我每天7时整都在看新闻联播,时刻关注每天的讯情。为蓄洪区的人们担忧,为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感到骄傲和自豪!

   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淮河,关注着中国政府的抗讯救灾。

    自古以来淮河流域就多次洪水泛滥,从封建王朝到旧中国,由于洪水的泛滥,多次造成毁灭性的灾难。因为洪水造成流离失所,造成贫穷、难民。为此在淮河流域历史上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暴动,刘邦、朱元璋这些封建帝王都出自淮河流域。

    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九五零年6-7月份淮河又发大水。

    当时的新中国是白废待兴,但毛主席看到了治理淮河的重要性,并曾发出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的誓言。在当时的苏联专家布可夫的“蓄泄并重”的建议下,中国政府在淮河流域的安徽蒙家洼上游建了“王家坝”,用以蓄泄洪水。

    在王家坝建成后的50多年间,总共开闸蓄洪15次。曾不同程度的缓解了每次洪水对下游的威胁。但随着气候变暖、人口的增加、土地的过度利用,造成淮河河道多处改变或变窄自然流向,使得洪灾频繁,王家坝也多次提闸蓄洪。

    在最近的2003年淮河大水,当时的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(现已是死缓的阶下囚),就曾在王家坝上鸣枪开闸蓄洪。

    时至今日2007年的淮河大洪水,国家防总又下令在7月10日12时40分王家坝十三口闸门全部提闸向蒙家洼蓄洪区蓄洪。

    蓄洪了,就意味着有的地方洪水下落,而在蒙家洼就意味着16万老百姓的家园土地被洪水淹没!当然是牺牲了局部,顾全了大局。好在这是新社会,不是旧中国,党和政府很好的安置和有条不紊的撤出了蓄洪区的群众。

    蒙家洼这个地方,旧中国被水淹,新中国被蓄洪。但老百姓为什么还反复的回到这里呢?那就是被洪水淹没过的土地肥沃。

    但政府是否考虑对这个地方,能像三峡移民那样,对那里的老百姓进行移民搬迁呢?

    中国之大,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,有涝、有旱、有冰雹、还有沙尘暴。淮河流域盼着水能早些降下去,海南却旱的不行,少见雨水,气温又高,气温反常。我们生活在工业现代化的今天,从某种意义上讲,频繁的水灾、旱灾是我们人类在自食其果。

    人类已认识到这一点,正在努力的改正自已的错误,正在努力减少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麻烦。

    淮河流域的抗洪救灾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,我从心里祝福,并继续关注着!

0

评论Comments